太原古縣城景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佔地面積約0. 8平方公里,東西長約1120米,南北寬約740米。

太原古縣城景區建成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至清代一直是太原縣的所在地。城內歷史建築遺存眾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襲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余的古老建築格局,猶如一隻頭北尾南的鳳凰,自古就有“鳳凰城”的美譽。

山西太原古縣城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劉王祠、尹公祠、關王祠、崇聖祠、節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趙襄子祠等50余處大小寺廟、樓閣、祠堂。這些祠堂的存在與形成都是對古晉陽曆史文化傳承有力的佐證。明正德七年(1512),太原縣河東柳林人(今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人)王瓊,時任戶部右侍郎兼左僉都御史,因母喪回鄉丁憂。王瓊作為京官,十分關心家鄉建設發展。他主動幫助太原縣知縣白晟、梅寧,新建了四座城門樓、城牆上四個角樓,修繕了殘損的城牆,增強了縣城防禦功能,崇墉壯麗甲縣城。明正德十四年(1519),王瓊擢升少師、太子太師、兵部尚書。當時邊境地區很不安寧,瓦剌又有犯境之虞,他倡議太原知縣吳方,增高縣城牆5尺,在夯土城牆頂部,用磚砌起高6尺的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