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原名“三山谷”,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為775.14平方千米,遺產地面積402.75平方千米。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歷史悠久。明萬曆所立《敇賜碑》將梵淨佛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岳之宗”。

梵淨山主要山峰有鳳凰山、老金頂及新金頂,其中鳳凰山為梵淨山主峰,海拔2572米。老金頂海拔2493米,是梵淨山第二高峰,又名“月鏡山”。新金頂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達百米,是三座金頂中最險的一座,被稱為“天下第一峰”。

除了自然景觀,梵淨山風景區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梵淨山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有著悠久的佛教歷史和文化。梵淨山佛教開創於唐,鼎興在明。明初,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採朱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佛教於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嚮往的“梵天淨土”,故正式得名“梵淨山”,民間則稱“大佛山”。

梵淨山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佔地就3000平方米,寺產遍及周圍30多里。梵淨山被譽為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也是一座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