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五台山位於古老的結晶岩地質構成的山區,北部地勢險峻,五座山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分別是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鬥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為台外,五峰之內則稱為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山的海拔高度從最低的624米到最高的北台頂的3061.1米,被譽為“華北屋脊”。山區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夏季氣溫涼爽,因此也被稱為清涼山,是一個適合避暑的勝地。

五台山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居住。據史書記載,五台山在漢代已經成為佛教和道教的重要中心之一。在唐代,五台山的佛教得到了第二個高峰期的發展。據《古清涼傳》記載,全山共有三百所寺院,僧侶達三千餘人。這時的五台山不僅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更是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這一時期標誌著五台山在中國佛教界獲得了統治地位,同時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統治者的支持和主持下,成為名山聖地的開端。

五台山的文化底蘊不僅體現在歷史上,也體現在現代。五台山現有的佛教寺廟和道教觀廟,不僅是中國佛教和道教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遺產。五台山還是中國旅遊業的重要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五台山的文化底蘊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五台山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