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稀世珍寶中,有兩張工藝登峰造極的象牙席。它們由長度40至60釐米、寬度僅0.3至0.5釐米、厚度堪比薄紙(約0.03釐米)的纖細象牙條,以精密的人字形結構編織而成。席面光滑勻稱,紋理細密,色澤溫潤柔和,雖歷經數百年滄桑,依然能舒捲自如。為襯托這份潔白,席子背面襯以典雅的棗紅色綾緞,四周更飾以藍色緞邊,盡顯宮廷華貴。
如此精妙的象牙席,製作難度極高,耗費工時巨大,對珍貴象牙原料的利用率卻很低,導致造價異常昂貴。正因其奢靡,雍正皇帝在1734年特下諭旨,明令廣東督撫停止象牙席的製作與採辦。
其中一張象牙席的發現過程充滿戲劇性。1978年,故宮保管人員在清理庫房中一批待處理的廢棄草席時,意外從一個嚴重霉爛的席筒內,發現了這卷珍貴的象牙席。現場眾人無不驚訝,紛紛推測其緣由:有人認為是存放者一時疏忽將其混入草席;更多人則傾向於認為,這可能是當年宮中太監或官員意圖將其藏匿於草席中盜運出宮,卻因未知緣故未能成功,最終使這件稀世珍寶陰差陽錯地留在了紫禁城深處,得以幸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