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701年一-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縣),隋朝末年,因避亂(一說流放)遷徙到中亞細亞碎葉城。

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與龜茲、疏勒、於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李白即誕生於此。

碎葉城,原名素葉城、素葉水城,唐高宗調露元年置,因城址附近有素葉水得名。實際上,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的,其故址在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西南八公里處的阿克-貝希姆。

李白四歲時離開碎葉城,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青蓮居士就是這麼來的)。有種說法是:李白的故鄉是四川江油,是因為李白在少年時期生長在江油地區。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後又繼續北_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

後來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現在濟寧有個任城區)。

還一種說法就是李白的故鄉在山東省任城,因為李白的家族大都在任城,他的叔叔是任城縣令,他哥哥在中都(山東省汶上縣)做縣令,其他兄弟長輩也在山東為官或者生活,而且李白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也算是他的第二故鄉了吧。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南奔避難,春在當塗,後返宣城,避難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757年,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 下很受重視,並以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

759年,李白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不久,又回到宣城。

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後又投奔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762年,李白在當塗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