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在日常生活中需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避免因疏忽導致信息洩露。

隨意丟棄含個人信息的文件已成為信息洩露的重要源頭。快遞單、火車票、機票、銀行取款憑條、信用卡賬單等材料,若未經過處理就丟棄,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警方建議,丟棄前應使用深色記號筆將姓名、電話、地址、賬號等敏感信息塗抹覆蓋,從源頭阻斷洩露風險。

此外,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也可能隱藏陷阱。部分不法分子搭建虛假網絡,偽裝成正規熱點,誘使用戶連接,進而竊取手機或電腦中的隱私數據。在連接不常用公共WiFi時,應盡量避免登錄網銀、購物平台等涉及財產的賬戶,以防密碼被盜。

支付安全同樣不容忽視。設置網銀或網購平台的密碼時,應避免使用生日、手機號或連續數字等簡單組合,建議採用高強度密碼並定期更換。“免密支付”功能雖便捷,但存在一定風險,如非必要應盡量關閉。

用戶還應定期檢查第三方應用的支付授權情況,及時解除不常用或不信任應用的權限,最大限度降低信息外洩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