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竣工,到如今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地标,故宫博物院已走过百年征程。这座昔日皇家宫殿,曾居住过明清两代24位皇帝,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末代皇帝溥仪被迫离宫,紫禁城的历史翻开新页。次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朱红大门首次向公众敞开,标志着这座深宫禁苑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
在民族危亡之际,故宫人肩负起守护文化遗产的重任。“九一八”事变后,数十万件珍贵文物踏上南迁之路,历时十余年,冒着炮火以血肉之躯护宝,使这批国宝在战乱中基本完好无损。1945年10月10日,太和殿广场举行华北区侵华日军投降受降典礼,超过20万民众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昭示民族复兴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全面接管故宫博物院,开启其作为大众博物馆的系统建设。随着时代发展,故宫不断焕发新活力:从传统文物保护到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故宫”项目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交融。今日的故宫,早已超越宫阙亭台的物理界限,成为承载国家记忆、折射民族振兴的文化符号。它既是文博领域的“顶流”,更是彰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这座青春永驻的“中国符号”,正以昂扬姿态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