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它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總面積564萬平方米,由眾多的宮殿、樓閣、亭榭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共有建築120余組。
避暑山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03年,當時康熙皇帝在承德建立了一座小型行宮。後來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使之成為了一個集政治、軍事、文化、宗教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群。避暑山莊不僅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接見各國使節、賞賜蒙古王公等重要活動的場所,也是清朝皇帝與漢族、滿族、蒙古族等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載體。避暑山莊在清朝後期逐漸衰落,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廢棄。1928年,避暑山莊被河北省政府接管,並對外開放。1933年至1945年期間,避暑山莊被日本侵佔軍佔領,並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掠奪。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避暑山莊恢復了中國政府的管理,並開始了修復和保護工作。1988年,避暑山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避暑山莊的主要景觀包括宮殿區、湖區、平原區和山區四個部分,共有大小宮殿、亭台樓閣、寺廟塔院等建築70余處,有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和奇峰異石。避暑山莊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漢、滿、蒙、藏、回等多種民族的特色,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高超藝術水平和深厚文化內涵。
避暑山莊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