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石刻是一組以佛教題材為主的摩岩石刻(石窟),分布在重慶市大足區的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等地,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重慶大足石刻的開鑿始於唐末宋初,歷經250多年,共有造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字。 創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他在寶頂山開鑿了大佛灣等13處景觀,規模宏大,內容豐富,藝術精湛。

重慶大足石刻的主要景觀有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兩個區域。寶頂山石刻是一宏大的密宗道場,以佛誕生和涅槃聖跡為中心,左右兩壁分別雕刻了千手千眼觀音、孔雀明王、十力菩薩等密宗祖師和本尊像,以及地獄變相、牧牛圖等生活場景。北山石刻則以觀音和地藏同龕為特色,展現了不同年代和風格的菩薩造像,其中最著名的有轉輪經藏窟、數珠手觀音像龕、觀無量壽佛經變相龕等。

重慶大足石刻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中的頂尖之作,也是世界石刻藝術的珍品。它不僅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