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佔地4.22萬平方公里,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之間。這片沙漠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清平堡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紅鹼淖、波浪谷等自然風光。
然而,古時候這片地區曾是很好的牧場,但由於不合理開墾、氣候變遷和戰亂等原因,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形成了現在的沙漠。
為了治理這片沙漠,在建國後在陝北進行了固沙工作,採取了引水拉沙、發展灌溉、植樹造林、改良土壤、改造沙漠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到了21世紀初,已經有600多萬畝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綠。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四億噸。許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甚至有160萬畝新辟農田。榆林這座“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
2020年4月22日,陝西省林業局公佈,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毛烏素沙漠地區的年均氣溫為6.0-8.5℃,年均降水量為250毫米-440毫米。該區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70%,其中8月降水最多,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現。由於降水年變率較大,多雨年的降水量在500~900毫米之間,而少雨年則僅有165-270毫米。
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的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毛烏素沙漠南緣的一個遺址公園,主要包含文物保護、文化展示、旅遊觀光、生態涵養、城鄉統籌等多個業態。公園總規劃面積為42.6平方千米,景點包括統萬城遺址和統萬城遺址博物館。
清平堡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楊橋畔鎮東門溝村,是毛烏素沙漠內的一個遺址,距離明長城大邊約10千米。該遺址內的建築格局非常清晰,保存較好,是中國保存原貌的明代長城營堡之一,也是長城文化研究的重要實證材料。
紅鹼淖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交界處,是毛烏素沙漠東緣的一個淡水湖,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和最大的遺鷗繁殖棲息地。
波浪谷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毛烏素沙漠南緣,是一個距今9600萬年的丹霞地貌景觀。在這裡,紅色的石頭像泥石流一樣呈現出一種流水狀,一圈圈、一坨坨、一彎彎的向溝壑中湧去。波浪谷的獨特景色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榆林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而擁有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榆林的特色風味食品包括米脂驢板腸、定邊爐饃饃、綏德油旋、清澗煎餅、佳縣馬蹄酥等。無論是香辣可口的驢板腸,還是口感獨特的爐饃饃,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食。
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工程是人類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也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修復。讓我們一起珍惜這片沙漠,保護好我們的家園。